43岁“清华鬼才”水哥现状:20年不上班,住顶级豪宅,却被女儿“折磨”很痛苦?
作为天才届的一股清流,“水哥”王昱珩在电视流量的巅峰时期,选择退隐。再次回归公众视野,他已为人父,也开始为孩子的教育发愁。独特的个人经历,让这位“天才老爸”对生活、对教育、对孩子,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,而这些思考则遍布在他亲手设计的家中每个角落...... 文 |小树妈妈 前几年有个特别火的节目,叫《最强大脑》。我印象最深的选手就是“水哥”王昱珩。 他一战成名的挑战是“微观辨水”,嘉宾从520杯一模一样的水中随机挑选一杯。让他观察后,再把这杯水放进其余的519杯中,他再找出这杯水。 结果王昱珩分分钟完成了挑战,“水哥”这个绰号也是由此而来。 后来这些年,陆续看到水哥的各种消息,越来越觉得他像个隐世高人。 他自己是个绝对的学霸,坦言高中玩了三年,高考却成为清华设计专业第一,高出了第二名40多分。 他不喜欢跟人打交道,认为开会是浪费时间,所以清华毕业后没有上过一天班。 他喜欢大自然,就用3年的时间,亲手把自己家变成了一个堪比博物馆的世外桃源。 “仙气飘飘”的庭中水池 水哥的院子 水哥自己家打造成了“热带雨林” 他认为人生需要多体验,所以经常带女儿去世界各地旅行。哪怕女儿经常需要请假,他也丝毫不在意…… 王昱珩与女儿王一雯幼时 他身上有太多与众不同的东西,但是前几天无意间看到蔡康永对他的最新访谈,才发现“水哥”也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。 面对青春期的女儿,他也一脸无奈。 不过他对生活、对教育、对与孩子相处的理解,还是让我觉得很受启发。 01. 整个访谈,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水哥带蔡康永参加他的家。 水哥家是他自己亲手设计的,有非常多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筛选的陈列品。 水哥亲自动手设计房屋 在他的家能看到按照1:1还原的霸王龙模型。 家里有不同的陈列室,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他觉得“感兴趣”的东西。 有不同时期的化石、有亲手制作的模型、有设计精巧的手办…… 水哥亲手制作的骨架模型 他家的地下室里,还有2个大型的水族箱,生动还原海底世界。 最让我感慨的是他家藏书的地方。 两层的空间,墙面上满满都是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,非常的壮观。 爱书的人一定都家里懂有这样几面书墙,会有多幸福。 不过水哥特别得意的设计,是书墙上特别隐秘的藏了一个暗门。 他说:“我在这里面藏了一个房间,我说我女儿最好的学区房,就是我的书房。” 暗门内部另有广阔的空间 他还提起自己小的时候就很喜欢躲起来,把自己藏在一个地方。 所以也准备了这样一个隐蔽的房间给女儿,看得出用了很大心思。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,几乎所有重视教育的家庭,都会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书籍。 学校教授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,但最好的学区房永远在家庭。 王昱珩与女儿王一雯 就像培根说的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;凡有所学,皆成性格。” 让孩子多读书、读好书,本身也是所有“富养”的标配。 02. 看完水哥的家,多数人可能都会很羡慕水哥的女儿,可以每天住在里面。 但是当蔡康永问水哥,你女儿觉得你这个空间适合她生活吗? 水哥却露出了无奈的笑容,回答到: “倒没有,我觉得孩子往往是喜欢她没有的东西。所以她现在就是…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。 我觉得这是我最头疼的地方。 我最痛苦的就是,我跟她深度交流过这方面的问题,在跟她深度交流的时候,我的内心就……特别苦涩。” 水哥这愁眉苦脸、语无伦次的样子,估计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有共鸣。 面对自家孩子,再知名的学者教授、再高智商的爹妈,也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儿。 蔡康永有点好奇的追问:你不是经常带女儿去旅行吗?你特意带她去看的景物或者动物,她都觉得没什么? 水哥想了想,诉苦说可能是从小见得多了。比如带女儿去个动物园植物园,女儿会嫌弃,这还没咱家好呢,这动植物养成这样,也不怎么样嘛。 最后还打趣的补了一句:“(我女儿)这爱挑毛病的样子,倒是都随了我了。” 我想起温尼科特说过的一句话:“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,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。” 水哥自己也说,曾经想过把女儿带在身边教,觉得数理化、语数外、天文地理历史、自己一个人能给女儿教到高中甚至大学。 王昱珩与女儿 但是后来他发现,其实自己能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是10岁前。因为慢慢孩子就会成为他自己,会与父母剥离开。 孩子终究是独立的个体,她什么时候会遇见真正热爱的东西、什么时候会“开窍”,都有自己的规律,父母急也急不来。 能做的也许只是多陪伴、多引导、多分享,教导好规则习惯的同时,尽可能的跟孩子搞好亲子关系。然后可能就是目送他远去,他们属于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明天。 王昱珩与女儿王一雯 水哥的一个反思让我觉得挺受触动的,他说女儿对他的帮助,是让他学会应该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。 当想念女儿的时候,他会先给自己妈妈发个信息,问父亲怎么样。 当女儿对他发脾气或者对他有误解的时候,他会第一时间去跟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聊天。 他说希望女儿能多跟他说一些话,但是 “她(指女儿)不会跟我说”。 所以水哥认为父母也一定很希望多听听他说话。所以自己应该把这个感受给父母。 《小别离》里有句话: “世间的爱都是为了团聚,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”。 我们目送孩子远去,但有时候真的要经常回回头,看看自己的父母。他们也在原地看着我们的背影,目光里同样是殷切爱、无尽的盼和略带笨拙的守候。 如果我们能够像期待子女对待我们那样去回应一下他们,未来,也许就少了很多的遗憾。 03. 蔡康永问水哥, 如果让你开一个学校的话,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? 水哥的回答是:“我一定努力地让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。” 他讲起自己去参加《最强大脑》的一个原因。当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中国孩子跟欧洲孩子比记忆力。 两个孩子需要记忆100对新郎新娘的样貌,在还没有公布答案的时候,中国孩子就哭了(可能是害怕失败),然后被爸爸很凶的训斥。 最后结果是中国孩子赢了。 主持人问孩子赢了想要什么奖励,孩子说想要一天假期。 原来这个孩子每天从早学到晚,速算、记忆法、魔方什么都要去学。 中国孩子和欧洲孩子差不多的年龄,都是10岁左右。但是那个欧洲孩子每天就是踢球,很阳光开朗的样子。这个中国孩子眼镜很厚,甚至有了小肚子。 水哥当时就在想:“天哪,这样的教育观是不对的。” 他说自己去参加比赛,是想传递给大家一些东西。 他在节目中会经常挑选小选手组队,帮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来,干干净净的走,享受游戏和比赛的乐趣。 水哥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值得分享: 一个院子,有的花是3月份开,有的花是4月份开,永远不开花的就是棵树。 有些花开得很灿烂,它是草花,一年生,明年就不知道在哪儿。但是哪里有荒地,它们就占领哪里,勇往直前。 那一颗不开花的树呢,它只有在顶端有一些枝叶。他要让出空间给一些矮的植物,这些植物可以帮他涵养土地。 养孩子其实跟养植物很像,太用力了,就是拔苗助长。跟随孩子本身的特性,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,他才能成长得更好。 或早或晚盛开的鲜花、小草、灌木、参天大树、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独特的美。 父母尊重孩子的花期,孩子才有无限的可能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